怎样才能算是有钱有闲?

作者头像 劳米欧

100%真实的网上赚钱实战记录与副业项目分享

世界畅销书《富爸爸穷爸爸》的作者罗伯特清崎,对财务自由下的定义是:

非工资收入>总支出

也就是说,财务自由状态下,你默认完全不用工作。

而有钱有闲又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?

我对有钱有闲的定义是:

付得起,走得开;

被动收入>固定支出。

不一定完全不工作,但即便工作都好,在工作上有绝对的自主性:

  1. 可以自主选择做或不做,做多少
  2. 可以自主选择只做自己有热情的
  3. 可以自主选择工作的时间、空间
  4. 可以自主选择工作的伙伴、对象
  5. 可以自主选择工作的动机、意义

财务自由与有钱有闲的本质区别

大多数都将财务自由理解为以后完全不工作。

理由?

因为本来的工作就让他们很厌烦,没有热情,没有自由。

所以为什么要实现财务自由?

因为这样就可以一辈子不必再工作。

而我个人对有钱有闲的理解则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不同:

  1. 人生完全不工作,会很无聊、生锈,并且对社会没有贡献,时间也很难过;
  2. 工作的唯一目的不是赚钱,而应该也是体现个人激情与使命,燃烧自己发光发热的一种方式;
  3. 当你在做喜欢而擅长的事,你就是通过工作享受人生;工作不但不是炼狱,不是痛苦,反而是天堂,是享受。

财务自由追求的是完全不工作,有钱有闲追求的是赢得工作的自主权。

从衡量标准来看,双方表面上是一致的:

非工资收入/被动收入>总支出/固定支出

但是从追求的感觉源点来看,从能量的角度来看,是大不相同的。

追求财务自由的人,追求的是完全不工作的境界,这是从抗拒工作的感觉源点出发的。

追求有钱有闲的人,追求的是赢得工作的绝对自主的境界,这是从拥抱工作的感觉源点出发的。

首先是感觉源点(动机)的差异,这感觉源点的差异,延伸出来,会成为衡量标准的差异。

追求有钱有闲的人,因为是从拥抱工作的感觉源点出发的,他知道即便有一天自己可以不必再工作都好,最终自己还是会回来工作的(因为对工作有激情,这工作是你自己选择的呀,怎会没有激情?),所以一开始他就不追求完全不工作的境界。因此,当他还在工作的时候,只要被动收入已经超过固定支出,只要他对他要买的东西付得起,对想做的事走得开,他就算是已经实现有钱有闲了。

追求财务自由则不然,这种人追求的是完全不工作的境界,所以他们要确保即便有一天自己发生意外,钱还是会滚滚而来,所以他们会花很多时间把城墙建筑的更牢靠。他们的衡量标准是:假如有一天自己意外死了、残废了、失忆了、生重病了,也对家庭的生活没有一丁点的影响。他们要确保所有意外所会造成的冲击,都完全被堵绝了,自己和家人的物质供给都纹风不动了,那才算是财务自由。

所以,一个简单的比较是,你不妨这样理解:

有钱有闲是相对的财务自由,财务自由是绝对的有钱有闲!

追求财务自由,其实是追求一种绝对化的人生境界,追求物质生活的铜墙铁壁,追求完美的不受冲击,追求绝对的安全感。起因是:完全忍受不了人生因为未知与不确定性所可能造成的任何经济冲击。

追求有钱有闲,是认识到:

1. 人生只是一个过程,人类只是一个过客,一切都是会过去的。既然如此,活着的时候,最重要的是能够全情地在生活,享受充分的自由。

2. 人生的本质就是充满未知与不确定性。我们固然要未雨绸缪,防患于未然,但是我们更要热情生活,享受当下!花越多的时间把未来的铜墙铁壁打造得越厚实,就是剩下越少的时间享受今天的花前月下与良辰美景。

追求有钱有闲,就是不追求绝对的安全感。

因为看透了:实际上人生也没有绝对的安全感,如果你认为你有,那只是你的错觉。每一天活着,我们都承担一大堆的风险:出门上路可能会被车撞死,走路太靠近沟渠可能掉进去摔死,匪徒打抢金店的时候可能被流弹打死……

如果你要绝对的安全,你应该把自己锁在保险库,安全是安全了,但是你最后落得跟囚犯一样的不自由。

人生,应该在安全和自由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。追求绝对的安全会失去自由,追求绝对的自由会失去安全。我们要的是:既为安全做了充分的准备,也给自由留下极大的空间。

由此可见,一个追求有钱有闲的人其人生哲学,和追求财务自由的人的人生哲学,有着极大的本质区别。

扫码关注劳米欧的微信公众号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